更多精彩英语翻译内容,请关注公主号:高斋CATTI
《余光中谈翻译》读书笔记:中西文化和文字之比较
今天公主号“高斋翻硕”给大家分享的读书笔记如下:
中西文化和文字之比较
文化有两个内涵,内在表现为思想。外在表现为文化和文字。一国的文化背景和文字实质是思想的表现。
西方文化的三大基石:古希腊神话,基督教义和近现代科学。无论是古典神话或是宗教,都不是以凡人为中心的,主宰这个世界的从来都不是人而是万能的高高在上的神。人所关心的,除了人与人的关系,更注重人与神的关系。在西方文学作品中,神的惩罚与人的受难是永恒的主题。如古希腊神话中,海上流亡的尤利西斯,死后升为猎户座的奥赖温等。
相比之下,中国文学由于欠缺神话和宗教的背景,本质是人间的文学,主题大多是有关个人的、历史的、社会的,往往与天神无关。
中国虽有神话,但更多的是一些传说。且数量少,规模小,没有形成一套体系。西方的神话自成一套完整的体系,奥林匹斯山的十二神柱,十二位主神掌管不同的职责。如火神普罗米修斯,掌管生育的天后赫拉,丰收女神阿尔特弥斯等。中国也有神话人物,如女娲,后裔,羲和,燧人氏等。但这些神话传说大多是在道德的角度去教化百姓的,在文学上不能引起共鸣,不能激发出想象力,所以没有文学的价值与地位。
但中国文学有一个极有利的条件,有弹性和持久性的文字。读四百多年前的《西游记》或一千多年前的唐诗,甚至两千多年前的《史记》,稍加注释理解也没有问题。这些历久弥新的活传统,真是令人惊叹。
相比之下,英语的源头之一,拉丁文已经所剩无几,除了特定场合和宗教用途,几乎已经废弃。即使是六百多年前乔叟用中世纪英文写的《康城故事集》,也需译为现代英语才能看得懂。甚至三百多年前莎士比亚写的文字,也需注释才能看懂。
是什么使得中国的文字历经千年而不衰呢?
首先中国文字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,文字的来源纯粹,所以源远流长,不易改变。且较之周边文化较高尚,反而会影响四邻的文化。
其次,汉字没有字形时态、语态、数量或性别方面的变化。单音的中国字变换词性的时候不需要变换字形。如“喜”字,至少可以有四种词性。
1. 名词 喜怒哀乐
2. 动词 问何事能令公喜
3. 形容词 面有喜色
4. 副词 王大喜曰
又因汉字不是拼音文字,所以发音的变化也不会影响字形。如“降”字,有“详,绛,洪”三个音,但写起来只有一个“降”字而已。
中国文法的弹性也是英文无法比拟的。中国的古诗常省去主语与动词,意思不会受到影响,反而更加简洁。英语文法受限于主语与动词,如果省去会表达不清楚。我们来看一个例子。
唐朝诗人贾岛的《寻隐者不遇》
松下问童子,言师采药去。
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
四句中没有一个主语,谁在问,谁在言,谁在此山中,谁不知其处呢?我们中国人一看便知,可是译为英文,就必须加上主语与动词方能表述清楚。
Beneath the pines look I for a recluse,
He page replies: “gathering herbs my master's away.
You’ll find him nowhere, as close as cloud,
Thought he must be on the hill, I dare say.
最后给大家个福利!!!
《余光中谈翻译》:中西文化和文字之比较
文章来源:高斋翻硕
发布时间:2019-12-04 09:22
作者:高斋翻硕
点击:次
|
课程推荐
|